芜湖中考语文试卷(芜湖中考语文试卷2023)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共100分)

芜湖中考语文试卷(芜湖中考语文试卷2023)

一、(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错误的一组是()(2分)

A.嗤(chī)笑停滞(zhì)杳(yǎo)无消息

B.嗜(sh)好要塞(sài)徇(xùn)情枉法

C.玷(zhān)污和蔼(ǎi)挑拨离间(jiàn)

D.驽(nú))钝别墅(shù)生拖死拽(zhui)1.C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2分)

A.勤劳简朴的村民们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B.大连队前锋杨晨下半时攻入至胜的一球。

C.妈妈唠唠叨叨不停,她烦燥地合上了课本。

D.默默无闻的小芳居然唱得这么好,真是让人难以置信。2.D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

②一个人开始大手大脚花钱,他总是有条的,这就是限于自己的劳动所得。

③县农会主席老杨同志,被分配到第六区来督促秋收工作。

A.留念界线检查B.留恋界线检查

C.留念界限检察D.留恋界限检察3.B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我市青年志愿者掀起了形式多样的为残疾人献爱心活动。

B.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C.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D.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4.D

5.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2分)

芜湖是皖南的商业中心,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对于我们建设具有现代文明的开放城市,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A.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注重人文环境的开发,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

B.注重人文环境的开发,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

C.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注重人文环境的开发

D.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投资环境,注重人文环境的开发,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5,A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陈涉世家》选自司马迁所著纪传体通史《史记》。

B.《春夜喜雨》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C.《故乡》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

D.《竞选州长》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海内存知己,。(1分)

(2),往来无白丁。(1分)

(3)瀚海阑干百丈冰,。(1分)

(4),碧水东流至此回。(1分)

(5)《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的两句是

,。(2分)

(6)《岳阳楼记》中体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名句是

,。(2分)

7.(1)天涯若比邻(2)谈笑有鸿儒(3)愁云惨淡万里凝(4)天门中断楚江开(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40分)

有价值短文——阅读下面三部分文字,完成8—22题。

(一)小名

大约我的出生与水有关,于是颇懂斯文的外公顺口给我起名叫淼儿。在“淼儿、淼儿”的呼唤中我慢慢长大了,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爸爸觉得该有个体面的学名才对,便为我取了个挺大众化的名字,可家里人还是“淼儿、淼儿”地叫。特别是妈妈叫得尤为响亮频繁。

不知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听到家人唤我小名竟有些不舒服了,好像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终于有一天,我在听到妈妈又一声“淼儿”的呼唤后,郑重地对她说:“妈妈,我有大名的。别叫我小名好吗”然后在妈妈惊愕的表情里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但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

那天是我16岁生日聚会,好多同学朋友都跑来了,家里的小客厅里挤得满满的。我一边给大家分发糖果,一边忙不迭地说着谢谢。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菜,当一碟碟香气四溢的精美小菜端上餐桌时,同学萍将送给我的大蛋糕端了上来。我立刻连声称谢着打开了蛋糕盒,喊道:“妈妈,拿刀子来!”

妈妈一边递过来一把瓜刀,一边叮咛:“淼儿,小心点!”

“咦!你原来叫淼儿呀,挺好玩的名字!”

萍欢快地叫着,同时在空中打了一个别致的手势。朋友们也善意地哄笑起来,我的脸唰地红到了耳根。

晚上,临睡觉时,我推开了妈妈的房门。倚着门框,又一次对她说:“妈妈,我不是说过嘛,别叫我小名!”语气里已有了几分不耐。妈妈的脸上呈现了一种复杂的表情,看了走进来的爸爸一眼,叹了口气:“对不起!高翔。”可我听出我的名字在她口中却变得十分生硬,似乎很绕口。

没多久,我要离开家到数百里外的一座城市去读书。

不知怎的,妈妈竟在短短几天内学会了很有味地叫我的大名,而且同以前叫我小名时那样顺口熟练。我自然很高兴。

分别的那一天,爸妈一齐送我去车站,爸爸一直喋喋地叮三嘱四,妈则沉默着,显得有些黯伤。我大人似的笑笑,反过来抚慰他们:“放心吧,没事的,我已不是孩子了。”

火车开动的刹那,我从车窗探出头去,同他们挥手告别。一直不言不语的妈妈突然抬起了头,眼里竟有了泪。她紧跑着,挥动起双手,脱口喊了出来——

“写信回来,淼儿!”

我稍稍一愣,心里似乎被什么东西猛撞了一下,泪水夺眶而出。

8.本文贯穿全篇的线索是。(2分)

8.“我”的小名

9.第二段中“惊愕”一词表现了妈妈怎样的心理(3分)

答:

9.自己对儿子深深的爱,竟不被儿子所理解,因而感到意外,十分惊讶。(意思对即可)10.在家里,每当听到妈妈喊“我”小名时,“我”有什么感觉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认识(4分)

答:

10.“我”“有些不舒服”、“好像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有了几分不耐”;表现了“我”在成长过程中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却没有体会到妈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意思对即可)

11.在“车站送别”部分,作者运用描写、描写和描写的方法,表现了妈妈对儿子深深的爱。(3分)

11.神情动作语言

12.妈妈该不该喊“我”的小名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12.妈妈当然可以喊“我”的小名,声声呼唤中体现了妈妈深深的爱。但随着儿子的成长,妈妈喊小名就应该考虑场合,尊重孩子。(回答不强求赞同或反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二)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观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是盲从,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13.选文第一段着重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答:

13.着重说明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但有时又只能靠它做学问。

14.选文是分两层进行论述的,请写出这两层的论点。(2分)

第一层论点:

第二层论点:

14.第一层论点: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二层论点: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15.什么叫“怀疑的精神”它对做学问起什么作用(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答:

l5.“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16.第三段“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句中(“怀疑”、“思索”、“辨别”三个词的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3分)

答:

16.因怀疑而思考,因思索而辨别是非,这是认识的客观规律:怀疑是基本条件,思索是必要步骤,只有不断怀疑和思索,才能辨别是非,所以三个词的顺序不能颠倒。(意思对即可)

17.选文主要运用了论证和论证的方法。(2分)

l7.举例(或事实)道理

课内古文——(三)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

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委而去之委:(2)亲戚畔之畔:

18.(1)放弃(2)通“叛”,背叛

19.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三里之城B.环而攻之而不胜C.以天下之所顺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19.B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文: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20.(1)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2)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21.孟子认为克敌制胜的最主要条件是“”。(用文中词语填空)(2分)

21.人和

22.在孟子看来,“域民”、“固国”和“威天下”应当依靠什么(2分)

答:

22.依靠“得道”。(或:依靠施行“仁政”。答“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也算对)

三、(40分)

2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当今社会充满竞争,竞争中更需要合作。合作是生存的必需,合作是发展的土壤,和谐的合作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合作的精神,应体现在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

请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亲历的事,可以写听说的事,也可以发表议论表明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②题目自拟。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扣分。

④不少于500字。

第Ⅱ卷(加试卷,共50分)

一、(30分)

阅读下面两部分文字,完成1~l0题。

有价值短文——(一)

有四个人到了渡口,要到彼岸去。

这四个人,一个是有钱的,一个是大力士,一个是有权的,一个是作家。他们都要求渡河。

摆渡人说:“你们谁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分一点给我,我就摆;谁不给,我就不摆。”

有钱人给了点钱,上了船。

大力士举举拳头说:“你吃得消这个吗”也上了船。

有权的人说:“你摆我过河以后,就别干这苦活了,跟我去做一点干净省力的事儿吧。”摆渡人听了高兴,扶他上了船。

最后轮到作家开口了。作家说:“我最宝贵的,就是写作。不过一时也写不出来。我唱个歌儿给你听听吧。”

摆渡人说:“歌儿我.也会唱,谁要听你的!你如果实在没有什么,唱一个也可以。唱得好,就让你过去。”

作家就唱了一个。

摆渡人听了,摇摇头说:“你唱的算什么,还没有他(指有权的)说的好听。”说罢,不让作家上船,篙子一点,船就离了岸。

这时暮色已浓,作家又饿又冷,想着对岸家中,妻儿还在等他回去想办法买米烧夜饭吃,

他一阵心酸,不禁仰天叹道:“我平生没有作过孽,为什么就没有路走了呢”

摆渡人一听,又把船靠岸,说:“你这一声叹,比刚才唱的好听,你把你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意分给了我。请上船吧!”

作家过了河,心里哈哈笑。他觉得摆渡人说得真好,作家没有真情实意,是无路可走的。

到了第二天,作家想起摆渡人已跟那有权的走掉,没有人摆渡了,那怎么行呢于是他就自动去做摆渡人,从此改了行。

作家摆渡,不受惑于财富,不屈从于权力;他以真情实意待渡客,并愿渡客以真情实意报之。

过了一阵之后,作家又觉得自己并未改行,原来创作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

1.为什么摆渡人认为作家唱的“没有他(指有权的)说的好听”(2分)

答:

1.因为有权人允诺让他不再干摆渡的苦活,而作家的歌声却不能给他带来任何实际利益。(意思对即可)

2.摆渡人认为作家的“唱”不如“叹”好听,你认为“唱”和“叹”分别意味着什么(4分)

答:

2.作家的“唱”意味着只让摆渡人欢娱,并没有真正反映现实生活和真情实感。他的“叹”意味着人生的辛酸、世态的炎凉,充满“真情实意”G(意思对即可)

3.以“摆渡人”自居的作家,在现实生活中处于怎样的困境(3分)

答:

3.他穷困潦倒,“又饿又冷”,“妻儿还在等他回去想办法买米烧夜饭吃”。世人不看重他的社会地位,认为他“唱”的没有有权势的人“说”的好听。如果不是摆渡者最终发慈悲,他就到不了彼岸。(意思对即可)

4.文章的起始句和结尾句都用了“彼岸”这个词,两个“彼岸”的含义有什么不同(3分)

答:

4.起始句中的“彼岸”就是指实实在在的河对岸。结尾句中的“彼岸”是指超越了现实的充满“真情实意”的精神世界、理想世界。(意思对即可)

5.本文是一篇现代寓言,它的寓意是什么(4分)

答:

5.作家的“创作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而要完成这一使命,作家就要“不受惑于财富,不屈从于权力”,用“真情实意”去感染读者,打动读者。(意思对即可)

有价值短文——(二)

最近,英国的一只小羊——“多利”引起世界舆论哗然,从普通百姓到专家、学者、政府官员,都在谈论有关“克隆”技术的话题。

虽然多利跟一般的小羊没有什么区别,但它的来历却非同寻常。它是一只“复制品”,采用无性繁殖技术培育的一只“克隆羊”。

10亿年前,自然界中就存在有性繁殖的生物,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动物一直都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后代的。而多利没有生父,它是在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以威尔莫特和肯贝尔为首的研究小组的操纵下诞生的。他们从一只母羊体内提取一个卵细胞,去掉细胞核,制成具有生物活性但无遗传物质的卵“空壳”,与此同时,从另一只母羊的乳腺细胞中取出细胞核,与上述那没有遗传物质的卵细胞融合,生成一个含有新的遗传的卵细胞。当这个细胞分裂繁殖成为胚胎时,研究人员将其植入又一只母羊的子宫。一段时间后,母羊产下小羊“多利”。这一科研成果向人们展示,当代生物技术已使生命所遵循的有性繁殖规律发生了突破,科学家创造了生命可以无性繁殖和“复制”的奇迹。因此,一经国际上最有权威的英国《自然》科学杂志刊文宣布,人类首次用“克隆”培育法,即用成年绵羊的体细胞繁殖绵羊获得成功,竟像哥白尼发现太阳中心说、原子裂变理论得到验证那样引起强烈反响。

“多利”的诞生完全采用了基因分子克隆技术,了解克隆技术的科学家指出,利用这种技术将来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像工厂流水线制造产品一样,大量“复制”优质动物,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医学和拯救濒危动物方面,这种技术也能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

继英国科学家宣布克隆羊成功后,美国科学家也宣布,他们用类似技术成功地复制出两只猴子。实验的负责人表示,与英国羊不同的是,美国猴子是采用胚胎细胞克隆培育的,如进一步改进技术,便可从成年猴子身上提取细胞进行繁殖。有人说,这进一步表明,人类“复制”自我已不再是神话。

6.从选文的内容看,“克隆”的含义是什么(3分)

答:

6.“克隆”是一种用体细胞而非生殖细胞培育成另一个生物个体的无性繁殖方法G(答出“无性繁殖”就算对)

7.为什么说“多利没有生父”(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不超过20字)(3分)

答:□□□□□□□□□□□□□□□□□□□□。

7.因为多利只是用母羊的体细胞繁殖的。(意思对即可)

8.“克隆羊”多利的诞生为什么会引起强烈反响(3分)

答:

8.因为多利的诞生表明:当代生物技术已使生命所遵循的有性繁殖规律发生了突破,科学家创造了生命可以无性繁殖和“复制”的奇迹。(意思对即可)

9.美国科学家克隆猴子与英国科学家克隆羊,在技术上有什么不同(3分)

答:

9.美国科学家采用猴子的胚胎细胞克隆培育,而英国科学家采用母羊的乳腺细胞核克隆培育。(意思对即可)

10.文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2分)

A.举例子B.分类别C.作比较D.打比方

10.C

二、(20分)

1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20分)

有一部名为《狐狸的故事》的科教片,说的是当有了自己的小狐狸时,老狐狸能精心照料和喂养,甚至为了给小狐狸觅得充足可口的食物,不惜冒险去闯猎人设下的陷阱;但等到小狐狸长大之后,为了使它们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两只老狐狸却拼命地追赶着小狐狸,把它们从自己的身边赶走。

狐狸的故事引发你想些什么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250字的短文。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

语文试卷数学试卷英语试卷政治试卷物理试卷化学试卷历史试卷语文答案数学答案英语答案物理答案化学答案历史答案政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