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毕业的(耶鲁大学为什么叫耶鲁)

耶鲁毕业生:为什么上名校的好处一定要上好大学?北大、清华、哈佛、耶鲁有那么值得人们向往甚至崇拜吗?如今,学历无用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由于这一观点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甚至有些人也同意这一观点,

耶鲁大学毕业的(耶鲁大学为什么叫耶鲁)

它的存在肯定是有原因的,对吧?耶鲁大学毕业生:在名牌大学学习的好处

为什么一定要去好大学?

北大、清华、哈佛、耶鲁有那么值得人们向往甚至崇拜吗?如今,“学历无用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既然这种观点引起了关注,甚至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那么它的存在肯定是有原因的,对吗?

例如,最明显的事情是,今天许多商业精英和行业领袖从未设定顶级大学的金边:马云,马花藤,董明珠.更不用说一个文艺界的赢家了。即使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进入了哈佛大学,但他们直到辍学后才开始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

等一下,请让我来梳理一下“学历无用论”的逻辑:因为学历与未来生活中的成功没有必然联系,学历不是必要的,所以在哪里获得学历并不那么重要,所以好的大学也不是必要的。

但是等等,上大学,难道只是为了以后的职业生涯做铺垫吗?什么时候上学变成这么功利的事情了?

我们暂且把“成功”放在一边,忽略“为未来职业发展增加砝码”这个事实。读一所好大学对一个人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根据我在耶鲁大学的学习经历,我想谈谈我的拙见。

好的大学不仅教你知识和技能,还教你如何学习知识和技能。

在名牌大学学习几乎没有疲劳感。这种疲劳是一种艰苦的努力和对骨骼和肌肉的劳损。

事实上,名牌大学和普通大学使用的教科书往往是相似的,这意味着所学知识的内容和难度不是天壤之别。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习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曲线,英美文学专业的学生也应该阅读莎士比亚。

在我看来,优秀大学和普通学校在学习上的关键区别不在于“学什么”,而在于“如何学”学习——的方法和过程,这有时真的很不一样。

同样的知识点,普通学校的学生可能只掌握了皮毛,背诵了概念,练了几道习题,尝试了一点;而名牌大学的学生可能会通过教授讲解、小班讨论、课外研究、文献阅读、论文写作等多种方法,深刻、立体地消化一个知识点。

大二学生选修博弈论课程。在课程开始时,教授首先带我们观看了关于博弈论大师、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约翰纳西的电影《美丽心灵》,让我们初步了解了纳什,感受了博弈论的魅力。

在学习博弈论最基本的纳什均衡时,教授不仅通过“囚徒困境”等经典例子解释了这个概念是什么,还要求学生尝试设计不同的博弈论情境问题,并发给班上的其他学生以寻找纳什均衡。这样一来,

学习一个知识点可以引发各种学习实践,而每一次实践都加深了我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直到今天,我仍然对博弈论的概念记忆犹新,这必须归功于当时的深度学习。

再举个例子。在一些学校写论文有时是一个“东拼西凑”的过程。“稍微查一些资料,这里抄一些,那里加一段,改变措辞,变成自己的“论点”。好像是八九不离十,只要教授不刁难,就能通过。”

在耶鲁,每篇论文都很难写。为了整理一篇论文的论点,我经常要杀几本书,去几次图书馆,查几次期刊数据库,有时还需要与面对面的教授交换意见。写作过程一点也不能马虎。

文章的逻辑、遣词造句需要“郑重”对待;在引用他人的观点和数据时,必须仔细注释并写出所有“参考文献”,否则可能会被追究抄袭责任。一些大四学生甚至花了一整个学期的时间来“憋”一篇毕业论文。

当我最终得到教授的肯定时,我的两位学长朋友竟然当场喜极而泣。

有必要经历这么多“折磨”和经历吗?作为一个有经验的人,坦率地说,当我熬夜努力学习时,我真的感到很累,想诅咒。然而,学习后的成就感和进步感就像品尝好茶后的无限快乐。不言而喻,知识是坚实的,更重要的收获,

或者通过深度学习提高的各种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等等。当这些能力结合在一起时,一个人的自学能力就加强了。而且良好的自学能力不仅对读书有帮助,对未来几十年的职场也有帮助。

这也将使一个人受益匪浅。

好大学是好教授、好学生和好校友。

所有妇女和儿童都知道“靠近朱者赤、靠近墨西哥的地方是黑人”这一事实。有一种更流行的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水平大约是与他交往最多的五个人的平均水平。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五个人几乎是朝夕相处的同学和教授,他们的父母不一定算。

20岁出头的年轻人三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性格还是可塑的。在成为一个成年人的过程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你最好花更多的时间和比自己优秀的人在一起。

好大学的关键是人好。没有一所好大学不是人文荟萃、人才辈出的。在人才辈出的校园里待了四年,你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才。通过上课,做作业,锻炼,聊天,旅行,爱上他们,

你总是会被他们的正能量所笼罩,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他们的优点并逐渐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耶鲁的四年里,我很荣幸能和一群“超级厉害”的人成为导师、同学和校友。

每个耶鲁学生的“牛逼”都体现在不同的方面。

天才“牛逼”:满分、音乐诗人、发明天才。

经历过“牛逼”:十年级的暑假,我跑遍南美写了一本畅销书;18岁和22岁时,他连续两次代表美国参加奥运会击剑比赛并获得奖牌;小时候在卢旺达大屠杀中幸存下来,十年后在美国与家人团聚。

长大后,我将代表非洲难民在联合国发言。

当然,还有“令人敬畏”的家庭背景: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唯一孙子,印度首富的唯一女儿,以及世界著名金融大亨的小儿子.

我和这些了不起的同学们一起揉着惺忪的双眼去赶早上的第一节课,在图书馆看书到天亮,在周五晚上的大型聚会上喝酒唱歌。

周末坐火车去纽约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我们将讨论政治民主、生物实验和伦理、同性恋权利等深刻的话题,甚至在星空下一起想象未来的生活。每个耶鲁学生都在释放积极向上的氛围,在友好和谐的氛围中,你追我赶。

和这样一群人在一起,我根本不敢偷懒,更不敢颓废。那些家庭背景显赫的学生根本不是花花公子。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低调、谦逊和礼貌。

耶鲁大学教授是一群伟大的人,他们的实力在学术界处于领先地位,他们的影响力扩展到政治、商业、文学和艺术等领域。在大学四年期间,我有幸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施勒教授学习了“金融市场理论”。

与前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教授讨论中国未来的经济趋势,并向耶鲁大学投资办公室著名首席投资官大卫斯文森教授寻求投资建议。除了能够在课堂上接近传说中的“人”之外,

我还有幸在生活中与教授们交流思想:向日本教授学习剑道,在德国历史教授家里吃猪手和喝黑啤酒,帮助英语写作教授打理后花园的花草。

因为四年的同学友谊是美好而难忘的,我们毕业后仍然保持密切联系,并为我们的耶鲁校友身份感到自豪。毫不夸张地说,耶鲁人正在地球的每个角落积极改变世界。即使是一个只有两名耶鲁毕业生的小镇也可以成立一个校友会。

在纽约、旧金山、伦敦和其他欧美大城市,有成千上万的耶鲁人,从近百岁的老人到20多岁的小伙子,活跃在校友活动中。

毕业后,我喜欢穿着印有四个粗体字母“”的耶鲁运动衫(如上图)旅行。这个耶鲁大学的标志帮助我和校友们见了几次面。

在北海道函馆的一次旅行中,当穿着耶鲁大学的运动衫在黑暗的山顶上观看夜景时,一位日本老教师走过来用英语兴奋地问:“你在耶鲁大学学习吗?”听说我刚从耶鲁大学毕业,他更激动地捏了捏我的手,祝贺我完成了学业。

我1972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当我在这个偏远的日本小镇见到大学校长时,我也非常兴奋。我用日语和我以前的老师聊了聊耶鲁。临走前,老校友递给我一张名片,——。原来他是三菱集团刚退休的重要高管。“雷欧君,

下次你来日本时,只要你在东京,请与我联系。"

还有一次去洛杉矶出差。在半岛酒店,我穿着耶鲁大学的恤坐在大堂吧里写论文。大厅里的女钢琴家满脸笑容地向我走来。“你一定是耶鲁人,对吗?(你一定是亚烈吧?)”得到肯定答复后,

钢琴家说她的丈夫和女儿都毕业于耶鲁大学。“见到你真好。你让我想起了我女儿。狮子座,如果你能在这里呆一段时间,你一定要来校友会。下周,洛杉矶的耶鲁大学校友会将在好莱坞举办一场派对。

梅里尔-斯特里普(耶鲁毕业的著名女演员)可能也来参加。”

说起耶鲁的人就激动,有些扯远了。

总之,若想在青春最好的几年里,结识一群高智商、高情商的人,和这群人成为朋友/事业伙伴/爱人,让他们给你带去源源不断的积极影响和改变,你就应该努把力,考上一所好学校。

我相信,哪怕是只有一丁点上进心的同学,也希望与优秀的人为伍,而不是和终日打游戏吃泡面/发自拍修美颜/恋爱对象换不停/浑噩度日胸无大志的同学玩在一起吧。

名校=更好的平台,更多的资源--离“成功”更近

如果使人受益一生的学习能力塑造和出类拔萃的师生这两点“好”还不能说服你下决心为名牌大学的入场券拼一把,那么我们再聊一点实际的“好”。

好大学带给学生的机会和资源往往是顶尖的。而抓住一个好机遇,你的起点就可能比别人高一截,毕业后直接进入人生发展的快车道。好大学,好平台,好机遇——这点其实挺不言而喻的,

但我还是想分享一个在耶鲁的小故事。

大三上学期,我决定申请投资银行的暑期实习。每年夏天,华尔街的几大投行都会录取一些大三升大四的实习生,把他们分配到投资银行部、股票销售与交易部、研究部等部门实习8-10周。

实习生最多能拿到一笔相当于人民币8、9万元的薪水,表现优秀的还能提前获得全职录用。这么好的香饽饽,自然受到一众大三学生的争抢。

实习面试开始前,几大投行的招聘团队通常会举办宣讲会,跟申请者“亲切见面”——告诉学生们投行是干什么的、“高大上”在哪里。那年9月,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瑞银等几乎所有投行陆续造访耶鲁。

他们派出的公司代表,从大老板到初级分析师,也多是耶鲁校友,与学生们“唠嗑”时毫无距离感,除了分享正经的实习申请秘籍外,还会聊聊哈佛耶鲁橄榄球赛胜算、耶鲁最好吃的食堂,甚至当年曾有过的校园罗曼蒂克。

一众世界顶级投行的职员代表放下光鲜甚至自傲的姿态,在白天忙得焦头烂额之后,再搭两小时火车从纽约风尘仆仆赶到耶鲁,就是为了能吸引更多这里的学生应聘实习岗位。他们青睐“耶鲁”品牌,信任耶鲁学生的能力。

这种待遇,是普通大学学生几乎没法得到的。

与我同届的一位高盛实习生来自美国南方一所普通大学,从大一便开始积累银行、证券公司的工作经验。平心而论,他能力出众,踏实肯干,绝对不输给任何一位常春藤大学的实习生。可他费了比我多得多的努力,

才换来实习机会:没有一家投行到他的大学开宣讲会,他只得数次请假飞到纽约,参加各大投行在华尔街总部的“集体宣讲会”(面向所有院校学生开放);几乎没有一位大学校友在投行工作,为了取经和“套瓷”,

他只得千方百计在宣讲会上要到了大佬的联系方式,数次发邮件毛遂自荐,才争取到一两个珍贵的面试机会;面试时,他甚至收到“不公正待遇”——当他问到无法进入下一轮选拔的原因时,

某投行招聘经理竟非常不专业而旁敲侧击地说是因为他来自大学,而不是哈佛耶鲁等””(“目标学校”,华尔街几大投行通常在招收绝大多数实习生)……

作为耶鲁学生,我比他幸运、幸福了许多。除了让学生们在家门口参加宣讲会之外,数家投行为进一步表达诚意,还在耶鲁组织了几十场一对一的——员工请学生喝咖啡(注意,是投行掏腰包),

为他们的实习申请出谋划策。高盛甚至专门请华尔街上著名的金融培训师到耶鲁,给学生们上课,一切免费。首轮面试,一些投行更是将考官团队“运”到耶鲁校园,免了学生们赶火车去纽约的麻烦。

而普通学校的同学呢?“抱歉,我们不会在你校组织现场面试。”“抱歉,我们没有针对你校学生的实习培训课。”“抱歉,你需要自行预定航班飞到纽约面试。”

故事讲得有点啰嗦,但只是希望把名校学生得到的各种“优待”毫无保留说出来。老实说,写到这里,我真有点为普通大学的精英们抱不平——他们很努力,很优秀,也许比名校学生更出类拔萃。

可因为学校在名气和资源上不够给力,所以没法给予他们一个高平台、一条快车道、一份加速度。

我们无法撼动这个现实,但我们可以绕过它——凭努力,考进一所好大学。同样优秀的两个人,那个拥有更好平台和资源的人,往往会有更大的胜算,不是吗?

回到文章的最初——上一所好大学,有什么好的呢?

希望上面的三点,给出了一部分答案。

大多数人一辈子只会读一次本科,有的人会再读个硕士/博士。一生就这一次,那么为何不上个好学校呢?况且,好大学还有很多其他“好”:更棒的伙食,更美的校园,更多的奖学金……上大学,真的不只是为了拿一纸学历,

而更是为了——在各方面让自己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