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2021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汇编)

?

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

2020年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2021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汇编)

一、考点透视

1.“新课标”对于记叙文阅读的要求

通读课文,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够区分写实的作品与虚构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中考关于记叙文阅读的要求

阅读几种常见的记叙文,能理清文章思路,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分析关键性词句,指出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理解记叙性语言具体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

二、中考趋势

阅读记叙文要注意学会整体把握,全面分析。要注意抓住以下几方面内容:

1.能找出记叙的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了解记叙的线索:时线、地线、人线、事线、物线、情线等。

3.明确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和插叙。

4.了解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5.掌握记叙的中心和记叙的详略。

6.辨析记叙文中运用的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

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还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

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7.能够抓住文章的中心,找出关键性语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8.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

9.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句的深层含义。

10.能够对不同文体,描写同一对象或写法相似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三、应考方式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1)文中如有议论、抒情的语句,应引起重点注意,这些语句往往就是文章的主旨。

(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既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个段落,更不能漏掉某一段的内容,要把中心思想概括得准确、完整。

(4)从分析人物和事件入手,沿着作者的思路去分析文章,迅捷、准确地把握主旨。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1)能找出记叙的六个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络,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纲,就能理顺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线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成为线索,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事物,才能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

可以作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分七类:

①以具体事物为线索。如《风筝》《羚羊木雕》

②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

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社戏》

④以感情为线索。如《紫藤萝瀑布》

⑤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一步,再走一步》

⑥以某个人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故乡》《最后一课》

⑦明暗线并行。如《藤野先生》《孤独之旅》

(3)明确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和插叙。

(4)了解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5)掌握记叙的详略安排的目的。

3.品味语言

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根据一般记叙文的问题特点,分析叙述和描写方法的作用。理解记叙文语言生动性及表达方法的综合运用。

现代文语段解题的一般策略是:定位——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筛选——重组信息——阐述。定位就是确定题目提示的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或意义覆盖的语段范围;联系上下文就要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句子以及语段,把握整篇文章的主题;分析、筛选是根据题目所要求回答的指向进行理解,从文中筛选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在筛选基础上,按照要求,重新组合答题要点;最后把自己的见解加以完整叙述,一般要求简洁、扼要。记叙文阅读运用这一策略做题可以有较高的正确率。

(1)字词的含义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的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答题思路:①解释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要答该词语对表达思想感

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表现人物性格等

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含义。

(4)重点段落的作用

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或总结上文、前后照应或首尾呼应。

内容上:开篇点题、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1)描写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交代环境、烘托气氛、表现心理、抒发感情

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人文环境

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主要是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概括描写

细节描写

(2)议论、抒情

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直抒胸臆、

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6.发展性考题

(1)谈感受

可以分为:对描写对象、对人物情感、对文章的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或

疑问。

答题指导: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和态度,不能模棱两可;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有病句,要有层次感,可以引用诗文或名句答此类题,以增强说服力。

(2)续写

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学生思路的往往在原文中。

四、难点突破

1.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

段落层次的划分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按时间推移来划分,按空间的变换(地点转换)来划分,按事情发展过程来划分,按事件的不同内容来划分,按文章原有的某些标志来划分。概括段意(层意),语言要准确、简练,也可以用文章原句。

一般地讲,记人和叙事为主的文章,可先简练地概括人物或事件,再揭示人物或事件的思想意义;议论和抒情为主的可引用原文直接写出思想特点。对辅助段落,可以从写了什么、起了什么作用等方面来概括,有些段落中的警句、中心句、结束句等,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段意,可直接引用。

2.归纳中心思想。

记叙文的中心思想的一般格式是:本文通过对……的记叙(或描写),反映了(表现了、歌颂了)……精神(品质),批判了(揭露了)……实质(罪行、问题)。

3.文章的写作特点一般指表现中心思想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4.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掌握人物个性。

5.考查文章内容的外延,要结合学生生活,从材料入手,向课外延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五、易犯错误

1.分析记叙的要素。主要失误是:文中出现几个有关时间和地点的词语时,不去对照题目作答,因此答错;概括事情的起因、经过或结果,不够准确,语言不简洁。

2.分析记叙的顺序。失误主要是:误把插叙当倒叙,对作用的分析不到位。

3.分析记叙的线索。主要失误是把文章的中心内容或核心事物当作线索。例如《回忆我的母亲》的线索答成“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是全文的记叙中心),《葫芦僧判葫芦案》的线索答成“护官符”(这是全文的核心)。

4.分析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易犯的毛病是顾此失彼,或无视整个语段、全文的思想内容,或不考虑试题内容所处的语言环境。

5.分析描写方法及其作用。失误主要表现在:两种环境描写分辨不清;抛开上下文孤立地、表层地分析人物描写或环境描写的作用。

6.辨析表达方法。易犯的错误是误把说明当叙述,误把议论当叙述。

7.辨别表现手法。失误是张冠李戴,如将“烘托”答成“对比”,将“象征”答成“比喻”等;分析表现手法的作用,易犯的毛病是只贴标签,只是笼统地答“使文章更生动”“更能突出主题”之类,而不去结合有关内容具体地解答。

【真题演练】

阅读记叙文,完成文后问题。(18分)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凌晨2时15分。

当班的见习消防队员拉斯马森拿起突然铃声大作的